然而,西方古代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后,数学单独发展,迄今已成洋洋大观之数学显学,各门科学均离不开,成为各门科学的工具。而象学则西方古代却停留于图象阶段,逐与数的发展脱节,无象数理论可言。虽有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研究现象学,迄今仍无济于事。正如钱学森教授所言,科学研究离不开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必须以定性为基础。由于现代非线性复杂系统问题日益增多,而表达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太复杂,或者根本列不出,以至无法下手或难以求解,故近年又兴起了四十年代出现的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在不求解原方程的情况下,即从现在已列出的繁杂方程中的导数方次、系数大小等内容作出关于原方程的判别,以此解决问题。这一套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的应用完全属于对“象”的研究。钱学森进一步提出“唯象气功学”,亦是现代象学的表现形式,虽不能称之为易象的应用,然而就其在科学研究方法、步骤的程序而言,应与易象的作用相等价。国外近年来兴起了用简单数学(数论、布尔代数……)解决复杂的趋势,量子力学的产生亦有相同的学术背景。
现代自然哲学研究表明,每门自然科学都有一个总的物象。物象即相当于学科研究对象,亦可视之为自然原型。一级学科具有最基本的象,如数学的基础表现为自然数和运算符号。西方数则脱离了象,现代混沌理论的出现,西方数与象又逐渐融合,这已遭到西方纯数学家的议论,提出混沌理论所包括的突变论数学,未得到现代数学公理系统的证明,不予承认。岂知,这是古今自然科学象数分分合合规律之表现。兹忠告现代数学家,要细心研究这一概念,并与物理相结合,科学学庶几可以突飞猛进地发展!
有人提出西方现代的图象学可与中国古代易象理论相比拟,这是一种不太理解东方科学思维的提法。西方图象学只是一种静止、孤立的学问,无易学气息,其科学生命不强,不久即将有东方思维渗入其中,而形成新的图象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地质学的基本物象是山川、河流、岩层、大气、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变质、断裂、褶皱、地幔对流,火山爆发,岩浆侵入、滑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在研究以上地质现象时,如能渗入中国古代大地有生气的“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论点,“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的易学概念,以及考虑现代混沌理论与分形理论,则可使地学研究更有创造性。德国地质学家保曼提出的内生外生矿床板块旋回理论,是在矿床预测方面不自学运用易象理论的典型模式,这已被科学易文献多次引用(李树青,1995;徐道一,1992)。
就现代自然科学而论,其中合乎易象范畴者俯拾皆是。这证明了中西科学思维同源而异流,在今后二者融合后,必然会达到殊途同归。然应以东方易学思想为框架,西方自然科学成就这内容。当前国内外科学易的研究成果已显现出这一趋势。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