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薇垣是三垣的中垣,位居北天中央位置,所以称之为中官。包含现代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即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域。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它在紫薇垣的东北方向,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横跨辰、巳、午三宫,约占天空 63 度的范围,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它在紫薇垣的东南方向,横跨丑、寅、卯宫,约占东南天空 57 度的范围,包含天鹰、武仙、巨蛇、蛇夫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二十八星区,作为观测时的标志。“宿”或“舍”都有停留的意思。《史记 · 律书》中称:“舍者,日、月所舍。”二十八宿的名称,按照日月视运动方向,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是: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宿是把沿着黄道和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个不相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就叫作一宿。
四象:我国古代又把二十八宿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青色,青龙(或苍龙),对应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
南方,红色,朱雀,对应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西方,白色,白虎,对应奎、娄、胃、昂、觜、参七宿。
北方,黑色,玄武(龟蛇),对应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起源: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二十八宿中的部分星宿出现较早。如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诗经》、《夏小正》等书中,就有不少记载。此外,《尚书 · 尧典》中,有“四仲中星”的记载,即“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昂,以正仲冬”。从所记天象来推算,“日中星鸟”,即“七星”宿春分时昏中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因而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即产生于这个时代。但是,也有人认为少数星宿名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当时二十八宿的系统已建立起来。早期载有二十八宿的可靠文献是《吕氏春秋》、《礼记月令》、《周礼》等书,它们的时代最早的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而从这些记载中的天象推算,则可提前到春秋中叶(公元前七世纪)。 1978 年夏,湖北省随县发掘出战国初年的古墓葬(年代定为公元前五世纪)。其中有一件柒箱盖,上面有二十八宿的名称,还有与之相对应的青龙、白虎图像。这不但把二十八宿出现的文献记载时代提前了,而且证实四象与二十八宿相配的起源年代也是很早的。
还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在创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计算表明:二十八宿与地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约五千年前。这可认为是二十八宿体系创立进代的上限。而依据文献、文物等证实的公元前五世纪,则应该看成是二十八宿创立时代的下限。
这些在古代天文学中,成为支柱的推测方法,也都在周易预测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八卦六爻预测中,甲乙日起青龙,丙丁日起朱雀,戊日起螣蛇,已日起勾陈,庚辛日起白虎,壬癸日起玄武,装六神预测法。这与在濮阳西水坡 M45 墓主人四侧出现的多种蚌壳砌塑的四象图案吻合。此四象图案就是古代二十八宿星象图的代表。若墓主人是伏羲的话,就更有说服力了。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