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为GJ436b是一颗充满甲烷的,体积与海王星相近的系外行星,GJ436b于2007年5月被发现,由日内瓦天文台命名,是一颗M矮星的一颗伴星并绕着GJ436运行,行星质量为23.2个地球质量,轨道周期2.64天。一些地面观测站相继对这颗系外行星进行光谱分析,直到近日动用了斯皮策空间天文台,在GJ436b经过其母星后,斯皮策在6个红外波长处捕捉到其发出的光,得到数据显示GJ436b大气具有高浓度一氧化碳,同时也探测到痕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水的存在。一颗处于热化学平衡态以氢为主的大气结构的行星,碳主要以甲烷的形式存在,但是GJ436大气甲烷浓度却比预测结果小10万倍,可能的破坏性影响包括垂直混合作用以及甲烷的聚合。事实上,一些系外行星大气成分一般都具有氢,碳和氧,而且如果温度达到1000开尔文(华氏1340°),都会有大量的甲烷以及少量的一氧化碳被发现,碳元素应该很自然地以甲烷的形式存在。在800开尔文(华氏980°),GJ436b本应该有丰富的甲烷以及低浓度一氧化碳,而斯皮策观测数据却正好相反。 另外,对于GJ436b的轨道偏心率的维持问题上也有个不小的发现。GJ436b围绕其主序星GJ436运行,轨道偏心率为0.16,根据气态行星典型的潮汐耗散因子,GJ436轨道圆化时标在10亿年左右,而其主序星年龄只有30亿年,所以通常情况下不可能维持在椭圆轨道上,这就说明可能邻近,远处非共振轨道上或者平运动共振轨道上存在另一颗行星,即GJ436c。 Kevin Stevenson说:“我们最后的目的是在一些体积较小,由岩石构成,具有氧气尤其是存在一点甲烷的系外行星上发现生命,证明人类其实并不孤独。” 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行星大气首席研究员约瑟夫·哈灵顿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期待发现甲烷不是要发现生命,而是行星的化学大气化学结构。这种类型的行星本应该充满甲烷,就像把面包浸渍到蛋清中煎炒,最后变成麦片。”甲烷在像地球这样具有生命的星球上较为普遍,主要由像奶牛这类动物身上寄居的微生物以及稻田里产生。太阳系中所有的巨行星也都有甲烷,尽管他们缺少奶牛。海王星之所以呈现蓝色,就是由于这种物质的存在,并红光波长吸收了。另外,甲烷在一些毫无生气的天体上也是较为常见的成分,例如褐矮星这类介巨行星和最低温矮星之间,被喻为“较为失败”的天体(质量不足无法成为燃烧的恒星,但其质量仍远大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对于这一结果,说明现有的理问题论模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