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现代易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全息的经典概念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20-06-12浏览次数:1214
  

全息的经典概念
 

1948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嘎伯(D·Gabor)等发现全息照像的成像方法与普通的照像方法完全不同,它记录的是来自物体光波波前的信息,然后用此信息再现物体的像。它既记录了反射光波的强度(振幅),又记录了反射光波的相位。而普通照片只能记录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大小,不能记录相位的差别。用激光照射全息图,就可看到极其逼真的三维像。这是因为全息图记录了波前内的所有信息。全息照片碎裂成小块,每一块碎片再现时,仍能给出整个物体的像。就是说每一碎片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从而嘎伯发明了光学全息术,并提出了“全息”的概念。

我国张颖清教授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这种相关性与全息照片相类似,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全息现象。相对独立的部分命名为“全息单位”、“全息元”,后又统一改为“全息胚”。在此基础上,由于对生物全息的不断深入研究又派生了“全息相关度”、“全息胚的级”、“全息不全”及“全息反馈”等一些概念,使生物全息律得以发展和完善。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中国传统医学中,很早便知道耳朵上有可以治疗全身疾病的穴位群,称为耳针穴位系统。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代表人体的特殊部位或器官。1973年,张颖清发现了第二掌骨侧腿穴,这个穴位在第一掌骨侧的近心端,可以有效地治疗腿病。他对2074例病人的实际测度证明,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系列和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相对应的新穴。他称这些穴位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并且认为在人体全身的其它肢节也都应有着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这便是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生物全息律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的提出,导致于无数新穴位和许多新的穴位系统的发现,使中医针灸的穴位总数大为增加。在穴位全息律的基础上,张颖清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并描述为:

1、全息胚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有各自的对应部位;

2、全息胚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息胚的其他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其他对应的部位生物特性相似程度较大;

3、在动物的高于原肠胚阶段的全息胚或植物的全息胚,各部位在一全息胚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分布规律相同;

4、在生长轴线连续的两个全息胚,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最大的两端总是处于相隔最远的位置,从而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而穴位全息律是生物全息律在人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给出了处于较高发育阶段上全息胚的未来器官图谱。

综观上述研究,生物全息律具有普遍性,即所有生物——低等的,高等垢都存在着这一规律,且这种全息规律表现在生物学特性的各个方面,包括形态全息,生化全息,生理全息,病理全息,遗传全息及时间全息等。达尔文等研究过“相关变异”,即在遗传上某些部位之间某些性状的相关性。而生物全息律将相关变异的研究极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泛胚论与全息胚
 

体细胞为什么具有全息性?这是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多细胞生物体的任何体细胞都具有与受精卵或起始细胞相同的一整套基因。机体都是由体细胞构成的。所以,全息胚在机体的任何部位都存在着,只不过在自然状态下,未能发育成为一个新整体,而仅表现为整体的缩影而已。

由于生物全息律和泛胚论的提出以及关于全息胚的众多事实证明,全息胚是生物体的一种过去未被发现和认识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象细胞一样,也有两个生命:一是属于向着新整体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具有双重身份:全息胚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

全息论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医理论突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整体的联系是通过“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经络来实现的。这种联系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统率局部,一是局部反映整体。全息论和一般所说的整体观不同,整体观是全面地看问题,如四诊合参;而全息论虽也立足于整体来观察事物,但它把整体和局部联系起来,不但从整体探讨局部,而且还可以以局部探讨整体,影响整体。

中医学中有些研究确有实用价值,但却不能作出明确的解释。如面分五脏之说、五轮学说、舌诊定位等均用五行学说加以解释,这难免使后人觉得中医理论玄奥,难以接受。至于耳针疗法,头针疗法,寸口脉诊法等,不仅五行比附不行,甚至用脏腑经络学说也难以做出圆满解释。而这些在生物全息律看来,却很好解释,因为它认为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位都是整体的缩影,含有整体的信息,使这些现象得到了很好解释,且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全息论很相似,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学说都含有全息论的内涵;中医学通过舌诊、脉诊、耳诊、鼻诊等来察觉全身的气血异常,虚实寒热等,就是通过部分来认识整体,正是全息方法的具体运用。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到处可以见到全息思维方式和全息方法的运用。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