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很丰富的国家,这既使人们引为自豪,也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对待这些文化遗产,处理得好,会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珍贵养料;处理得不好,也会成为阻碍前进的沉重包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或者抱残守旧,食古不化;或者全盘否定,数典忘祖。如“文化大革命”,不加分析,横扫一气,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于大量珍贵的祖宗遗产,要很好地保护、传留;对于过时的、有害的东西,要准确地加以剔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着眼新的时代需求,注意挖掘整理,取其精华,使之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毛泽东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他们大量运用古圣先哲的精辟论述,赋予新的意义,做到古为今用,卓有成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如作为我们今天思维准则的“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近两千年前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意是真诚地依据事实,探求古书真义。毛泽东主席加以新的阐发,把“实事”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把“是”看作客观事物的规律,把“求”当作研究、探索。“实事求是”在当今中国已被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被认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又如常讲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都已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指导原则和格言警句。(1999年12月10日在日本访问拜会日本天皇明仁时的谈话摘要)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毛泽东亲口讲述研习《易经》的神秘故事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