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数术天地 > 易医同源

大六壬

新派大六壬

奇门遁甲

说数术

八字推命

看风水

算卦

梅花易数

知几

测字

易医同源

百事可测

风水玄说

《黄帝内经》里有一真一假两套“天人合一”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4-10-25浏览次数:1483
武汉易学大讲堂易医同源: 
    十多年前,余云岫(1879—1954 年)《灵素商兑》一书中把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批判驳斥得体无完肤。虽然恽铁樵(1878—1935年)、陆士谔(1878—1944年)。陆渊雷(1894—1955年)等到反戈回击,但在这场轰动全国中西医大论战中,可惜得很我们终未能保卫得寸土不失。为什么?并非余氏的笔刀锋利,不争气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的确确存在着不少败笔 — 严重的违背科学,谁都难以用生花妙笔来颠倒这个黑白。
    考《皇帝内经》一书,早已众所周知不是一个朝代、一个人的手笔,乃自战国开始历秦至汉时代许许多多道家、医家经验心得积累而成的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这一段时间里,中医处在方才从巫观手中夺过治病权后的发韧初创期,而道教则正值鼎励时代,因之中医学说中就包含着很浓的道家气息,故而道教巨著5486 卷的《道藏》把《黄帝内经》搜编在内,毫不客气地作为道教重点文献。
    西汉末世的道教,一直坚守老(老子)庄(庄子)遗训的经典派坐镇江山。自欺欺人张道(34—156)符簶派的另起灶灶后,即开始分裂为五个派系,为经典、丹鼎、占验、符簶与积善五派(引干祖望1995年南京大学出版《孙思邈评传》118—163页)缘于经典派的曲高附寡,符簶派的来之于群众,活跃于民间,致使一般人对经典派开始生疏而视符绿派目为道教的代表者,这种情况直至清、民。因之参与撰写、补充、润色《黄帝内经》工作的道教手笔中又平添了符簶派人物的毛椎,造成了《黄帝内经》中道教学说两种思想的分道扬镳而紊乱。
    考经典派鼻祖,当然是老子、庄周(公元前369—前286),他俩的《道德经》和《南华经》,都是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所以他们的论点是绝对权威而可信。而张道陵则自封天师,把图策、巫术、识纬,用老庄学说联贯起来,手创了符咒符簶,并撰写24卷《道书》,总结了他的学说、教义,在道教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独特的流派 — 符簶派。并把老子一介书生的青衿强行剥去,把老子生前连梦都想不到的黄冠道袍强加于身。于是后人一顶顶“太上玄元皇帝”“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等桂冠乱套在老子头上,把一个好端端有大思想家变成牛鼻子道士。同时把真正道教思想扭曲到迷信的歧途上。试问他们的手笔能写得出什么?
    自《论衡》作者王充(27—97年)无神论的问世,张仲景(145—208年)绝对不谈阴阳五行来写成实用的、后人奉为经典著作《伤寒卒病论》(后人厘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后,医家大多即顷向于务实,学说里“医”和“道”的含金量就开始沉浮消长的起了变化。不过任你怎样变化,但还没有人敢把《黄帝内经》中多余的、不符合实情的东西删改,任它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原封未动地保存下来。当然毕竟是极少数糟粕的污染,所以至今还把《黄帝内经》奉为四大经典著作之首。
    天人合一除道家、医家继承运用之外,儒家自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天人三策》开始引用,同时也是这个《三策》歪曲了本意宗旨蜕化变质为供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奴役百姓的工具。当然这与医家毫不相干,但在十年文革中,竟把儒家的天人合一来大批判中医,真是无知之极。
    中医的天人合一,既然之于道教,当然是两家同宗。同时也正因为同宗之故,张道陵符簶派暗渡陈仓地把正确的原旨引导到唯心的影响,也直接左右了中医。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后期撰写《黄帝内经》时,符簶派手笔插手加盟,因之《黄帝内经》天之合一方面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调门。且看以下经典派的手笔:
    《素问· 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成与神俱而尽天年,度百岁乃去”。法,《广雅释诂》“合也”,阴阳,泛指天时、地理、季节、昼夜……等人身周围的环境。全文意思是我要健康长寿的话,必需你的生活方法符合于所处的环境。术数又作数术。《汉书 ·文艺志》:“数术者,皆明堂义和史卜之职也”,凡日月星辰、山岳河海,都是天造地设之物,是阴阳。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季气甚至七天为一周和星期,都是人工制订的,属术数。人也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活。
“和于阴阳,谓于四时,……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强者也”。意思是你要人的健康与长寿,必须顺从处理好你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方法方式。
    “行不欲离于世,……亦可以百数”。你只要和周围环境同步生活而不离判它,也可享受百年。举个肤浅的例子,你在40度暑天而穿皮棉厚衣,零下冰天雪地中不穿衣服,你不死亡才怪哩。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当然必有具体的行为,如:《四气调神大论》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专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又“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变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不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又“秋三月,……,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又“冬三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里的养生、养长、养收、和养藏,都是教导我们如何用具体行动适应天人的合一。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灭绝。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
    “风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不能害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虐,冬善病痞厥”。人既与周围环境合一了,疾病当然也与天合一起来。这种学说到今天还有其顽强和生命力,如麻疹好发于春天,肠胃病好发于夏天,过敏性疾病好发于秋天,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天,谁有力量来把这个立论推翻。
    最后总结,更画龙点睛的在《素问·金匮真言论》阐明“夫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穷、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用现代语来说,就是天人合一,因为人身生存在宇宙空间的环境里,所以人身机体上的任何一种组织,都与天息息相关的。人们知道天人合一道理,也正好利用它来驾驭它,运用于养身保健以及治疗疾病。
    如何运用驾驭?《素问·金匮真言论》更指导我们“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应之”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正是天人合一而人也节节同步地跟着起变化。例如:一般的发烧体温,都是下午高于清晨上午;某一种慢性病患者的死亡,在每天某一个时间里最多;星期一的发病多于其他各天;……等等。其二,所以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来适应它。这就是教导人们怎样用它驾驭它。
以下再梳读一下符绿派的墨迹:
    《灵枢·邪客篇》:“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即使不以现代常识来要求他,用古代知识来权衡,也已错了。古人对天与地的概念是地居中央,天则包围在它的四周,地如鸡蛋的黄,天如鸡蛋的白,包围在黄的外面。《本草纲目·鸡·鸡子》:“卵白象天,其气清;卵黄象地,其气浊”。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汉之前只有“三辰”之说,根本没有二辰,见《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日、月、星)升旗,眙其明也”,《国语·鲁上》:“帝能序三辰以固民”。现在为了迁就“人有两目”,硬把三辰之一的星砍掉,根本就是对天人合一学说的践踏。
    “地有九州,人有九穷”。地球上有生有九穷的人类,早在60年代前旧石器时代,而九州的人为分划则在公元前 22 世纪,人的造形怎能在60万年以后取样,犹如乾隆文字狱案中的禁书中有《鲁迅全集》一样的无稽可笑。
    “天有十日,人有十指”。在后羿射毁九个太阳之前有十个太阳神话,怎能引用到这里来,不是无知是什么?
    “辰有十日,人有十指,茎垂以应之”。十指加茎垂,也仅仅有十一。
    此外还有喜怒合雷电,四时合四肢,五音合五脏,六律合六腑,冬夏合寒热……等等,都是生拼硬凑得来。
    道家还有“玄黄”学来解释天地,《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在天地混沌之际,故焦赣《易林·惑之泰》谓之“玄黄四塞,阴雌伏谋”。道教,以天为玄,认为天者阳,始于东北,其色玄。以地为黄,认为地者阴,始于西南而终于中土,其以黄。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谓:“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显然暴露出枘鉴而自相矛盾。或谓这并非符簶派修正,乃根据当时中国地理实情而定论的。那末更应知道,医药是全人类的,如其使用到欧洲的挪威和非洲和摩洛哥等国家,更其是摩洛哥,他们的自然地理,恰恰与我相反,怎办?
    总之,同样道家的笔墨,但格调、论点上截然不同,《黄帝内经》里混入符簶派的东西,终使白壁有瑕、明镜蒙尘。所以恽、陆、陆三贤与余氏的论战中未能获得凯旋者,缺少了《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知己”两字。
    本文用“一真一假”来喻射经典、符两簶派,想必不会有读者有异议吧。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天人合一养生穷理 武汉易学大讲堂易医同源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