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些糊涂党人,往往搅浑一池清水,还自诩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战国时代燕国大将乐毅的遭遇就是一例。
乐毅一口气连克齐国七十余座城市,剩下两座城市围了三年,仍不能攻克。于是流言四起,主要有两条:
其一:等着收服齐国民心,拥护他当国王;
其二:齐国美女多得很,他会把燕国的妻子儿女忘光。
燕王姬平为此举行盛大宴会,召集文武百官全部参加,当场诛杀打小报告的人,然后把王后的衣服送给乐毅的妻子,王子的衣服送给乐毅的儿子。派宰相亲自带一辆战车,护送乐毅妻儿到齐国。
乐毅感激与惶恐交集,上书拒绝。
从此齐国人敬佩他的道义,各国敬畏他的信誉,再没有人出言诽谤。
不料好景不长,姬平不久死去,儿子姬乐资继位(六任),为武成王。
火牛阵
在孤城中苦苦挣扎了数年之久的田单,发现有机可趁,于是再度散布谣言。
武成王被谣言搅得五心不定!他自以为发现了国家军队里躲着一个大阴谋家!当即派大将骑劫,接任远征军总司令,征召乐毅回国。
乐毅知其来意不善,只得逃亡,投奔赵国。
后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熟知的—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全线崩溃,齐军趁势收复齐国。
比起单纯的传言,更令人担心的是有意图的中伤。孔子警告过:“不要在看人的时候,眼里侵入了毒素。”特别是对君主而言,更不能依中伤之言之判断。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十四岁,相当于现代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一登宝座就遇见了一桩阴谋案。怎么处理这个案件,成了文武百官注意的焦点。
汉昭帝的叔父燕王刘旦和重臣上官桀,暗中勾结,企图谋反,他们决定先拔掉司马大将军霍光这个眼中钉。
于是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称霍光出离都城时,采用天子的礼仪,并擅自调动幕府校尉,怀疑他有图谋不轨之心。
汉昭帝( 前94年-前74年)剧照
上朝时,昭帝高声问道:“大将军在哪里?”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行,不敢上殿。”
昭帝召见霍光,霍光摘下自己的乌纱帽,叩头谢罪。
昭帝和颜悦色地说:“将军把帽子戴上,朕知道这封奏书有假,将军是无罪的。”
霍光一下愣住了,稍停,才激动地问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调幕府校尉还不到十天,燕王离此地很远,怎么会知道呢?即使知道,也无法在十天中派人赶到京城。”
由于昭帝的明智,终于化解了一次流血事件。
当然大多数时候,皇帝只是打算“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罢了,所谓明察秋毫者,只是对皇帝的一种理想之谈。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路19号声直大厦c座1802室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