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数术天地 > 风水玄说

大六壬

新派大六壬

奇门遁甲

说数术

八字推命

看风水

算卦

梅花易数

知几

测字

易医同源

百事可测

风水玄说

解读古今风水文化留题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20-06-01浏览次数:1145

 武汉易学大讲堂看风水
    宋代著名的“地仙”赖文俊,百姓亲切称呼其为赖布衣,他活动范围超过历代江西赣州名师。其所经过之地留下许多风水传奇故事,还在江南从福建至两广等地留下不少“风水留题”。如在广西留有“都峤山金斗赋”,令当地人至今还念念不忘。

    留题之意是参观或游览时写下观感、意见等,历代风水大师所作的风水留题(有时也称钤记),留下的风水玄机,让后人研读不已,也让企求丁财贵的众生,不惜财力雇请风水师根据留题所提供的线索,寻找风水宝地。肚子有点墨水的民间地师也纷纷效仿风水宗师喜欢舞文弄墨赋诗留题,其实不少是随意编的顺口溜。
    风水文化留题蕴藏玄机
   
 一般古代风水大师只要有条件,往往会云游四方,阅山川奇观,观造化玄妙,审祸福凶吉。他们又是饱学之士,喜欢有感而发,激情之下往往赋诗,风水史料中不少留题就是此类赋诗。
历史上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公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钤记流传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帘幕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明清以来,曾氏后裔人文蔚起,出了许多人才。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拿着这份钤记,寻找其中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甲木水”,以解读杨公留题背后的风水玄机。
     乐安流坑人董氏的坟头, 请“杨地仙”卜定,并由此而决定了董氏世代富贵的命运。元至顺(1330-1332)年间,虞集为董氏撰写的《秋祀祠堂祀》,就明确提道:“乐安董氏,自唐末五代时善相地者杨筠松、曾文辿连得四吉地,以葬其父子妇姑,四墓下子孙蕃衍富厚,又多科第仕宦……。董氏宗族置祠于里,岁九月,四墓下子孙长幼老少毕集,……凡四墓下之后者,与殁而无后者,皆以次而为之序,不忘杨、曾二人之功,亦得预食。”
   
所谓“四吉地’,即一、二世祖、妣的坟地,因而董氏后人又被称为“四墓下子孙”。看重相地对董氏一族蕃衍发展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万历族谱中,这两对夫妇的墓图被称为“四仙踪地图”,并留有据说是杨筠松卜地时的“箝语”。其中典型的如二世祖葬地“富原山金钗形”钤记:
    杨公寻下富原山,秀龙多脚似云行。
    到此尽龙钗脑穴,已山亥向出官班。
    山后突宝多华盖,只好元辰四绕环。
    左畔坤申抢入倒,右边子登水朝阳。
    合归庚酉归乾亥,此时多出绿衣郎。
    留与董门传世宝,曾仙记取在心肠。
    过龙帐下幢幡讲,异日公卿报政康。
    不旺税钱只旺贵,做官都是读书郎。
    殿前儿侄都相见,十岁孩儿不认娘。
    四方仁宦多荣显,曾仙正穴为他装。
    记中提到的“曾仙”是民间传说颇广的另一位堪舆家就是我们曾氏祖先曾文辿,据说也到过流坑,并为二世祖葬地也留下钤记:
    酬恩再下富原山,地在白云间。
    二十四字回环水,峰峦特地起。
    阳星日月峡相随,文武状元妇。
    端正飞鹅头上生,金殿玉阶行。
    代代富豪家有官,子息不穷寒。
    亥上一峰,明月楼台。
    董氏子孙,功名百世。
    凡风水家语,往往都有些常人不懂之处,以显其幽深玄远,奥不可测。但其中浅显的世俗语言,事关荣华富贵,子孙兴旺的词句却被后人世代流传。流坑人对杨、曾二位“地仙”都是感激的,但更推崇杨筠松,尤其是他为二世祖妣邓氏相地钤记的最后两句,广为流传:
    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
    这两句后来又传为“只要水流庚,万年好流坑”,更为通俗。庚,西向,在此指一条南来而折向西北的乌江。只要此水长流,就有不尽财富,源源而来。
    为何“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

                                      UYBF@HB1{{G8AR3[0C@KZXI.jpg

    流坑村自其东南而来的乌江之水至村东北角为何会转西而流?据说,首先有“瑶石”挡江,再有白茅洲护岸集流之故,维持江水对村环抱之势,被认为与其村庄的兴盛长久有密切的关系。杨公所言:“五百年中犹解败,辛戍水流大,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证明了杨公所言极其富有先见之明。
    两宋极其兴盛的董氏大家族,到了元代就日渐衰落下去,并遭到草寇的杀害,以致村人流散,村野荒凉。因为据说是因元代白茅洲被洪水冲毁之故。入明之后,此洲又得到培蓄维护,林木复生,江水又复集西流,董氏又渐渐兴旺起来。杨公所言至洲被洪水冲毁
    正恰好相距五百年左右时间。而江水复集西流,董氏复盛又应了“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之语。后来这两句话又传为“只要水流庚,万年好流坑”。董氏后裔对杨公极度推崇,充分肯定了“水流庚”与流坑富贵的重要关联,因此视白茅洲为维系流坑人的财富的生命线来加以保护。
       
                                      W(HMF@QT{}@Z{LZZL6[KIZG.jpg


    风水留题反映风水师 “替天行道”的心迹
    正直有良知的风水师自感身上肩负“替天行道”的重任,他们有济世利民的抱负,踏访遍勘,追龙寻穴,在实践中悉心而有目标地选择一些山川地貌好、生气充郁的州县,然后以秘记(钤记)、留题等形式流传下来。目的是一方面可为当朝以“风水”的独特方式多培育出一些人才,护国安邦,同时也可为世间多开发些钟灵之气,旺我大中华人才的风水宝地。风水师也自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种“修功积德”的果报。他们生前踏勘后留下的秘记、留题等传于民间,一直为风水后学者奉为至宝。
    南山赖布衣留题:
    龙之为灵特超,星之为光不不朽;纵横照耀,二十八宿列九天,起伏恢宏,七十二山分奔走。天光下降方隅,地德上乘培厚。脉落循环数百里,透岑容独论尊卑;奇峦峻拨万千峰,列土木金分左右。观龙楼之宝殿,惟仰南山;考星体之钟灵,居然金斗。心极溯洄之望,每切秋三;欲登太岳之高,难逢重九。原夫祖之所由起者,容山天堂,浑浑噩噩;土柱崇雄,石鹅起伏。娑婆顶为中峰,灯檠石为照烛。大象宿于中傍仙鹤飞夫常属。蜂腰渡峡,曰月拱扶;鼓角维护,枪旗并蓄。罗列三枝,中标双玉。睹峰恋之叠叠,,千山悉是奔随;验江汉之茫茫,万水咸归入局。横敷直递,观其势者甚威雄;左旋右轴,玩其形者真委曲。静观美穴莲花,精微深入。蝉翼双披,虾须两集。御屏屹坚其间,荷笔卓秀立,扳金腰之玉带,一画连环;占翰苑之雕梁,丹灶雄岌。远观则穴起无情,近观则山家拱揖。幸形神之毕聚,品格出乎万千;巧象呈祥,声价高居倍十。是则明堂广阔,阳光星列盘桓;局度宽宏,帝座公车峻拨。只有诸沙,并无一杀。两边尽是包罗,四面咸来观察。天马镇自乾离,北斗重楼合法。拟左施之飘渺;仙人讵敢尽当;论右绕之萦回,苑客难称巧结。罗位收自近关,猪牙骥北总压。布金箱之蕴,不但宝三;陈玉石之能,有同簋八。若是乎地既灵于其前,人必杰乎厥后。斯兴发之无疆,享荣隆之悠久。富比石崇,贵仍韩柳。诰轴文星面对,他年金榜题名;云天锦帐频敷,异曰斗称福厚。嗟乎地产精英,鬼神获守。纵有慧眼之明,难默遭逢之偶。是为山家择主,断然福自天来;倘教地府佑人,决非事成矫扭。
    风水名师戴锡伦留题大地广东罗定铜罗金钟,题中词句也充满着为有德之人择风水宝地的替天行道精神。留题如下:
    尝观嶽渎精灵兮,钟天地之奇。山川秀丽兮,实富贵之基,即瀧喉之壹山。其祖宗原夫大营,步行佈木火。祖宗高起廉贞,视履端壮兮。自龍鬓而往,摇洩多姿。由雲作而行,起木火於中伙托盤。形如参天鎮地,顿间星於葵扇。势如弄月托星,渡峡中脉。或获泉滴水盈,再起蜂腰。重重数莭,捲簾殿試。叠叠数层。脱卸於劏猪坑,三台旋顿。剥换於私盐凹。一峯独停。转層峦於木格背。夫開巨浪之势。佈帳幕於牛車路。长舒馬跡之形。直视则千骑萬马。横观则层幟叠星。降峡白石。萬辞楼而下殿。两傍拥护。万演武而標兵。赤印珠池。排於左右。文臣武职列於中庭。美女深闺。如冬日之可爱。宝镜当面。似秋月之光明。委委蛇蛇。绕还缠腹之罗带。突突兀兀。忽起横天之宝屏。至万山石桥头。顶上洼池。行工字形。过走马之三台兮。顿师聚宿。起伏釜之壹金兮。竖旗割营。直进横山岭。投东投西。分阴阳之二气。渡峡灰霸。左立右立。合聚讲之五星。忽然落正干于河之上。起少祖于钟鼓之峯。阴阳交泰兮。峡悬日月。张挂长虹。四顾则仙人昂睡。正对则铜鼓金钟。毋牛回兮。将军射箭城头插,天犬吠兮。儿童顶笠髪冠冲。蜂蟹观音现於沧浪兮。猿猴叫乎青松。施神功於此际。显造化於其中。於是左监旗兮。旗尾悠悠。右屯鼓兮。其声蓬蓬。血脉千里兮。其来葱葱。百川旋团兮。其水荡荡。双山朝拱兮。其案重重。山川钟灵兮。三元后杰。世间罕有兮。千里难逢。实鬼神之所秘。非庸术之所通。此宇宙示泄之地。乃瀧喉第一之山也。嗟嗟,今予之三月兮。辗转作梦。聊泄俚句,留后福东。
   相关阅读:索历史名城的风水秘密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